Sunday, April 28, 2019

闲谈五四运动

闲谈五四运动

今年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。很多人常常把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(白话文运动)混为一谈。新文化运动是陈独秀等一批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提倡白话文,反对文言文的运动。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;新文化运动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德先生和赛先生(科学和民主);新文化运动影响至今。五四运动是指1919年5月4日下午,北京的大学生在天安门广场游行,抗议政府准备接受巴黎和约。五四运动的成果是北洋政府没有签署丧权辱国的巴黎和约。

五四运动的起因是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,把战败国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。消息传到中国,北京学生群情激愤。5月4日下午,北京的大学生在天安门集会和游行,要求政府收回山东青岛,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。游行中发生火烧赵家楼事件,警察逮捕了肇事的学生。

北京学生游行得到了全国各界人士的关注和支持,上海开始罢课,罢工,罢市,(三罢斗争)。面对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,6月10日,北洋政府免除了交通总长曹汝霖,币制局总裁陆宗舆,驻日公使章宗祥的职务。6月12日北洋政府内阁全体请辞。6月28日,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。

虽然中国没有在和约上签字,日本仍然占领着山东。直到1922年2月4日,在美国调停下,中日双方才在华盛顿签订了《解决山东悬案条约》。条约规定日本将德国租借地交还中国,中国将该地全部开为商埠。1923年1月1日,中国以4000万日元赎回胶济铁路及支线并一切附属财产。日本在山东仍保留许多经济和政治特权,直到二战结束。

山东问题缘由1897年11月1日,两名德国传教士在山东钜野被杀,德国趁机派军舰于同年11月14日占领了胶澳(现在的青岛)。1898年清政府在北京与德国签署了《中德胶澳租界条约》。同意德国租用胶澳地区99年,租期内胶州湾由德国管辖。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,日本对德国宣战,出兵山东。11月日本发动青岛战役,击败德军,占领青岛。

1915年1月7日,北洋政府要求日本撤军或者按照《中德胶澳租界条约》租用胶州湾。日本为了让军事占领合法化,向北洋政府提出了二十一条。经过讨价还价,北洋政府被迫接受了一到四条的部分要求。这就成为后来日本在巴黎和会上拒绝返还侵占的青岛的借口,也导致了五四运动。

五四运动是人民群众抗议北洋政府丧权辱国的一次游行。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不是一回事。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袖,陈独秀,胡适,鲁迅都没有参加五四运动。五四运动的领军人物是傅斯年,他因为不满火烧赵家楼,第二天退出了学生运动。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事件,其重要性远不能和新文化运动相提并论。


参考: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五四运动
“五四”那天鲁迅他们都在忙乎啥?http://history.people.com.cn/GB/205396/14581989.html






Wednesday, April 17, 2019

为什么方言会消亡?

为什么方言会消亡?

中国时不时就会有人出来要求保护方言。这些人通常不懂语言学,他们听说有的方言濒危,正好大熊猫是濒危动物,大熊猫需要保护,就以为方言也需要保护。

方言并没有严格的定义,算不上一个语言学术语。我给方言下的定义是:一个国家非主流人群说的口语。方言有政治性,方言只能在一个国家内。只有一个国家内,说和主流人群不同的口语才能叫方言。不同的国家,说不同的口语,不被认为是方言。例如蒙古语在蒙古国是官方语言,在中国就是方言。普通老百姓对方言的划分更混乱。北京人认为天津话是方言。南方人认为天津话是普通话。城市人认为乡下人的口语是方言。大城市认为小城市的口语是方言。

东南各省的口语,例如:上海话,福建话,广东话,客家话等,和普通话差别较大,通常被认为是方言。少数民族的口语,和普通话差别也大,我们习惯上又不叫它们方言。不论我们如何划分方言,现代国家都有官方语言,和官方语言不一样的口语都可以被认为是方言。中国的官方语言,口语是普通话,书面语是现代白话文。在中国,不是普通话的口语都应该是方言。


语言学家把世界上的口语分为几千种,有文字的口语大概只有几百种。也就是说,绝大多数口语没有书面语(对应的文字)。没有书面语的口语肯定都是方言。例如,上海话,福建话,都没有文字。它们都是方言。

这里要说明一下,书面语和文字是不同的概念。文字不一定是书面语。中国古代的文字(文言文)不是书面语。我们不能说文言文不仅和中国各种各样的口语对应,还和日语,韩语,朝鲜语,越南语对应,逻辑不通。

白话文是普通话的书面语。中国南方的方言没有书面语。不过广东话有点特殊,广东话在香港有书面语,我见过这种文字的报纸杂志。但是这种文字在大陆不流行。

为什么方言会消亡?除了聋哑人,我们每一个人出生后都要学习一种口语,这种口语也叫母语。一个人的母语可能是方言,也可能不是。现代人到了七岁左右就会上学,到学校学习一种书面语(通常是官方语言)。书面语看起来是文字,实际上也代表一种口语。


即使一个人的母语是方言,这个人读过书后,书面语一般都会变成这个人的第一语言。他的下一代的母语基本上不再是方言,而是书面语。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:有了书面语,如果普及教育,没有书面语的口语(方言),最终都会消亡。

交通发达,广播电视,都会促进方言的消失,普及教育则是致命一击。扫除文盲,方言最终会消亡,这是不可逆转的。方言效率低下,不应该保护,也无法保护。鼓吹保护方言是倒行逆施。不过,方言应该自然淘汰。我们不仅没有必要打压方言,而且还应该给说方言的人提供方便,直到方言自然淘汰。




注释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第六版366页【方言】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的、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话,如汉语的粤方言、吴方言等。

Monday, April 8, 2019

汉字是活化石

汉字是活化石

文字是人类为了表达思维而写下来的一行行符号;汉字我们中国人使用的符号。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;活化石通常用来比喻那些应该死亡的东西。汉字就是这种东西。

1,文字的种类

世界上的文字分两大类:象形文字和字母文字。象形文字是原始的文字;字母文字是现代的文字。全世界的文字都从象形文字发展到字母文字,这是客观规律,无一例外。
象形文字和字母文字的区别是:象形文字里的大部分符号直接代表意义,俗称表意符号。字母文字里的大部分符号(字母)和说话的声音挂钩,俗称表音符号。汉字直接代表意义,因此汉字属于象形文字一类。

2,文字的历史和作用

人类最早的象形文字,六千年前出现在古埃及和两河流域。人类最早的字母文字,三千年前出现在地中海沿岸。欧洲国家早已完成了从象形文字到字母文字的进化。从象形文字到字母是人类思维的一次飞跃,因为字母的效率远远高于象形文字。
我们普通人(这里不讨论聋哑人),如果没有文字,都是使用口语思维。使用口语思维,优点是方便速度快,缺点是概念少。原因是说话的声音发出就消失了,口语里概念的数量要受到记忆力的限制。文字可以保存,弥补了口语这个缺点。文字的发明加强了人类大脑的记忆力。因此,文化了的人的思维能力强于没有文化的人。

3,为什么象形文字会被淘汰?


主要原因是象形文字无法表达抽象的概念,其次是数量太少,因此象形文字早已被淘汰。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早已不象形。白话文里的汉字代表我们说话(普通话)的声音,一个汉字代表一个普通话的声音,功能已经相当于表音符号(字母)。既然白话文汉字的功能已经相当于字母,为什么汉字还要被淘汰?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白话文里汉字不能以大脑思维的概念为单位。
人类思维的单位是概念。字母文字的单位,也就是word,不论是一个音节还是几个音节,都是以大脑思维的概念为单位。汉字由于本身有意义(代表概念),汉字又都是单音节(一个声音),因此汉字只适合代表一个声音的概念,不宜代表两个声音声音的概念。
英文的一个概念一定是一个单位(word);白话文的一个概念可能是一个单位(汉字),也可能是两个单位(汉字)。因此我们读白话文的时候,往往需要确定哪两个汉字不是两个概念,而是一个概念。不仅仅浪费我们的时间,还常常导致我们误解。不能以思维的概念为单位,是汉字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。


4,东亚文字的历史


东亚的文字比西方迟很多。中国有甲骨文的时候,欧洲已经使用字母文字了。原来使用汉字的国家,日本,韩国,朝鲜,越南,现在也都使用字母文字。韩国人(朝鲜人)创造了自己的字母;由于殖民地原因,越南人使用了拉丁字母;经过了上百年的过渡,它们现在都放弃了汉字。
日本人早就根据汉字创造了日文字母(假名),后来还引进了罗马字(拉丁字母)。由于历史原因和习惯,日文还保留了两千个汉字,日文里的汉字是表意符号,不代表日语的声音。我估计日文会先放弃汉字,后放弃假名,最终使用拉丁字母,虽然这个进化时间可能会很长。不过,现在我们可以从日文汉字发展到假名和罗马字的过程,看到中文汉字的发展。


5,日文的进化



唐朝或者更早些时候,日本人从中国学习了汉字,这是某些国人津津乐道的话题。那时候中国只有文言文。文言文效率低下很难学习和使用,日本人就选了少量汉字,利用这些汉字的读音写日语(日本人说话的声音),这些汉字在日本叫万叶假名。
汉字原来是表意的符号,万叶假名里的汉字相当于表音符号。日文最早的诗歌集,类似中国的诗经,叫《万叶集》,就是用万叶假名写作的。《万叶集》看起来是汉字,但是《万叶集》不是中文,而是日文,日文的白话文。日文没有文言文,日文的文言文就是中文的文言文。

汉字难写笔画多,日本人就简化万叶假名里的汉字,创造了日文假名。假名现在是日文的主体,后来日文还引进了罗马字(拉丁字母)。这就是日文的进化过程。如果从唐朝算起,日文从汉字进化到使用字母经历了一千五百年。


6,中文的进化



我们现在写的白话文相当于日文的万叶假名,也是用一部分汉字的读音写普通话的声音。中国的白话文不是白话文运动出现的。唐朝中国就出现了白话文的萌芽,并不比日本人晚。唐朝人为了传播佛教,就用汉字写口语的声音,当时叫变文。变文就是白话文,只是后来没成气候。
蒙古人占领中原大地,中国(主流人群)使用蒙古文写北方话(普通话)的声音。蒙古文导致普通话初具规模。明朝推翻元朝后,中国又使用汉字,由于文言文效率低下,白话文开始兴起。满清入关,中国使用满文写普通话Mandarin。民国推翻清朝,中国再次使用汉字写普通话,这次是彻底放弃文言文,全面使用白话文。
由于朝代更迭,我们反复地换文字,导致中文至今还没有使用字母。一百年前的白话文运动,中文再次回到了起点,又重新开始进化。我们现在的白话文相当于日本一千多年前的日文,万叶假名。
民国时,我们意识到汉字落后,发明了注音字母,注音字母类似日文的假名。新中国,我们创造了汉语拼音,就是日文里的罗马字。遗憾的是,至今我们没有正式使用。中文和日文的发展,走的是同一条道路;现在我们比日本人迟了近千年。中文的前天曾经是日文的昨天;日文的今天将是中文的明天。


7,结论

字母文字是现代人思维的工具,汉字落后,这是(西方)语言学界的共识。由于字母和我们说话的声音对应,还可以按照大脑思维的概念划分单位,使用字母文字思维效率高。文言文汉字和说话声音不对应,已经被淘汰,是化石。白话文汉字不能以概念为单位,也将被淘汰,由于我们目前还在使用,是活化石。




注释:https://baike.baidu.com/item/万叶假名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萬葉假名